「太陽花」為何而開?反服貿運動十周年保護主義vs.經貿壁壘孰輕孰重

愚者 → 發表 2024-04-05T23:33:00
2014年的「太陽花運動」,為了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定而遍地開花。之後的這十年之間,或許阻滯了因為自由市場開放,對服務業造成的衝擊,但也隨著兩岸關係僵化,台灣始終難以叩關各個經貿架構。當台灣大幅增加和美國的往來比重,能不能打開下個十年的契機,專家各有解讀。
從國會議場向全台滋生的太陽花浪潮,一晃眼已經過了十年,民意築起的這道貿易壁壘,效用一體兩面。

中經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顏慧欣:「可能也就錯失了,中國這幾年在經濟高度成長的這些,可能搭便車的商機,但是實際上也是因為這樣子,因為在2015年中韓FTA之下,中國跟韓國的企業,大量的合資合作,結果你現在所看到的就是說,韓國的企業在,中國企業都大概學到了這些,所謂的電動車或者是電動電池,半導體的技術以後,反而因為它可以量產,然後壓低價格,結果反而藉由中韓FTA零關稅,回銷韓國。」

近年中韓貿易逆差,變相成了保護主義絕佳例證,馬政府任期尾聲,「逼近」兩萬元的基本工資,更讓服務業勞工對於走向自由市場的恐懼,被無限放大。

淡江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歐陽睿:「當初如果真簽了服貿,我們最終可以吃到多少市場也很難說,因為服務業它有一個特性就是,它很難去建立這種,所謂的技術專利壁壘,價格是最主要的考量因素,那在這方面我們跟對岸相比之下,會有多少競爭力,這其實是還蠻值得去思考的。」

不過經貿開放契機隨之流失,也讓學生世代背上「害怕競爭」的汙名,事實上要把發展阻礙歸因於太陽花運動,也不盡客觀。
資深記者葉郁甫:「2014年發生的太陽花運動,本質是反服貿,起因於反對經貿和政治,過度依賴中國大陸的集體意志,已經達到一個程度,這個事件促成了國內現在的時局,但後續外在環境的變化,也超出預期。」

淡江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歐陽睿:「如果說這十年以來,美中兩國他是沒有走向對抗的,我們如果簽了服貿,那或許是有較大的空間,去做進一步的國際經貿整合,美中兩國最終還是走向對抗,那中國會因為我們當初有簽了服貿,就不壓縮台灣的空間嗎。」

美中角力不見緩解,偏偏近十年,兩岸在政治面又越鬧越僵,隨著經貿協定告吹,以中國大陸為要角的國際經濟體系,像是RCEP,台灣當然難以能加入,然而歐巴馬政府主導的「跨太平洋夥伴協定」,卻因為美國改朝換代川普上任就決定退出,使得後來正式成立的CPTPP,台灣想加入卻缺乏著力點,至於APEC,各國領袖推派誰為代表的話題性,幾乎蓋過組織對貿易自由化的影響力。

淡江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歐陽睿:「比如像印太經濟框架,它(美國)就沒有要讓台灣參與進去的意思,如果它讓台灣進去了,讓對岸覺得這個什麼,美國就是下定決心,要把台灣納入這個印太戰略裡面,那可能會進一步激起這個對岸的反應。」

偏偏供應鏈大戰已經開打,當中國大陸工業技術低價快速發展,台灣在亞太地區,產業傳遞的角色已經不復存在,緊抓著勘稱戰略物資的半導體代工,當作自保籌碼,仍然有其風險。

中經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顏慧欣:「那特別是半導體,它有一個廣泛的,資通訊產業的概念存在,因為這些產品才可以在WTO,或ITA協定之下享有零關稅,那我覺得這個對台灣來說,我覺得也是要注意的趨勢,就是說它可能會造成台灣的整個,產業的平衡性比較欠缺,但是實際上我們還有很多傳產,那這些傳產就是我剛剛講的,化工塑膠金屬,它們現在出口到其他國家,還是有高關稅,那這些東西就是,還是必須要透過FTA這些來,才能尋求突破。」

種種考量下,由美國主導,不涉及減免關稅市場准入的IPEF,成了台灣加入亞太貿易架構目前僅有的機會,但是基於地緣政治的種種顧慮,美國才祭出「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」,當作沒邀請台灣的平行機制。

美國共和黨海外部亞太地區前主席方恩格:「但是我們要記得兩件事情,第一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,根本不是一個自由貿易協定,那另外按照這個協定,要國內修法的地方是,台灣要修的法律,比美國要修的法律多很多。」

而重大決策碰上了選舉年,一切都是未知數,台灣下個十年的機會,會不會因為超級星期二,豬羊變色。

美國共和黨海外部亞太地區前主席方恩格:「我相信川普對21世紀貿易倡議協定,是沒有太大的興趣,但是如果他回來執政的話,他的幕僚團隊會有很多親台的人士,所以他們會說服川普總統繼續做下去,如果拜登連任成功的話,我相信21世紀貿易倡議也會繼續做下去,畢竟是拜登政府提供的構想,那CPTPP,要看那些會員國的最後的做法,或意見到底是什麼。」

就算是在商言商,東協國家一面支持自由民主,一面和中共維持往來的手法,台灣礙於主權問題,難以借鏡。

太陽花盛開後,台灣雖然持續前進,卻也代表有些事情回不去了。

DMCA Compliance - 內容侵犯 - Abuse 投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