托妮·莫里森作品集
1993 諾貝爾文學獎 得主
托妮·莫里森是史上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非裔女性作家
知名作品包括《最藍的眼睛》、《所羅門之歌》與《寵兒》。
2012年,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頒發了總統自由勳章給她,
這個獎章與國會金質獎章並列為美國最高的平民榮譽。
內容簡介
本合集共收入10冊:
M01《最藍的眼睛》
黑人小姑娘佩柯拉渴望擁有一雙白人小女孩那樣的藍眼睛。如果她的眼睛是藍色的,也許,她就會變漂亮,學校裡的同學就不會再欺負她了。如果她有一雙最藍的眼睛,也許父親就不再酗酒,母親不再躲避自己的家人,哥哥也不會再離家出走。 為此,她整夜祈求,可等待她的,卻是一樁無人能夠料想的悲劇……到頭來,我們所有的希望、恐懼、愛和悲傷,都和那一年鎮上的金盞花一樣,顆粒無收。
M02《孩子的憤怒》
內容簡介:布萊德剛生下來,就遭到全家人的嫌棄,因為她實在是太黑了。父親因此拋棄了她們母女,母親雖然獨自撫養她,但從來都不願碰她。上小學時,她指認一個年輕的女教師猥褻兒童,女教師被判十五年監禁,而她的勇敢為她贏得了母親的愛和驕傲。但是,她撒了謊。
M03《寵兒》
塞絲隻身逃出莊園。面對絕望的命運,她下定決心,親手殺了剛剛會爬的幼女寵兒……十八年後,“寵兒”還魂,重返人間。這一次,她要不擇手段地摧毀母親的生活。寵兒是我的姐姐。我就著媽媽的奶水吞下了她的血。寵兒是我的女兒。我以前沒有時間解釋,因為那事必須當機立斷。我是寵兒,她是我的。現在,我在這所房子裡找到了她。我再也不會失去她了……
M04《愛》
內容簡介:所有的女人都為比爾·柯西著迷。即使他死了。他是父親,是丈夫,是戀人,也是守護者與朋友。也許所有女人的內心都藏著那個蜜糖般的小孩,那只天真的可憐的小貓,切切巴望著白馬王子的到來。如何變得勇敢,而非剛硬?如何彼此相愛,而非憎恨?如何才能被愛包圍,而非囚禁?只有智慧非凡的人才懂得真正的愛:輕柔和緩,無依無傍。
M05《所羅門之歌》
小說一開場就意味深長:奶娃常幸運地成為白人醫院頭個黑人嬰兒,但他出生時恰逢一個黑人想借一對絲綢翅膀飛翔而摔死。就像出生時的意外一樣,奶娃發現自己整個成長過程中充滿了矛盾、糾結和意外:身在富裕之家卻不能自立;與父親格格不入,母親的關愛實際成為桎梏,在姐姐那裡只得到仇視;愛上的,卻是外甥女……
奶娃只好離家出走,去尋找傳說中父輩遺失的金子。但歷盡辛苦,除了先輩留下的傳說與歌謠,後等待他的只是兒時夥伴瞄準他的槍口。
M06《秀拉》
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妮·莫里森鋒利的人性故事,是一部充滿了想象的小說。
主人公秀拉身上背負了人類罪孽,她甚至就是絕望本身。但在排山倒海的絕望之後,在將秀拉身上所有罪孽全都剝開之後,才會發現一份真的情、真的溫柔,一份心碎和感動。
「這需要時間,但他們會愛我的。在所有的老太婆都和十幾歲的男孩睡過之後,在所有的年輕女孩都和她們醉醺醺的叔叔睡過之後,在所有的黑種男人睡過所有的白種女人之後,在所有的白種女人吻過所有的黑種男人之後,在看守了所有的犯人之後,在所有的妓女都睡了她們的老鴇之後,在所有的同性戀都睡了他們自己的母親之後,在所有的狗幹過所有的貓、倉庫屋頂上的每一個風向標都飛下來壓到豬身上之後,那時就會有一點剩餘的愛給我。而且我知道那會是什麼滋味。」
M07《天堂》
一個雨後清晨,九個男人持槍闖入女修道院。他們先朝那個白人姑娘開了槍。對剩下的人可以從容下手。沒必要匆忙離開這裡。小鎮魯比與世隔絕數十年,再也難以守護其純潔與安寧:女兒將母親推下樓梯,新娘在度蜜月時消失,親兄弟互相開槍,年輕一代公然挑釁父輩傳統……男人們終於找到了罪魁禍首——附近一座女修道院,其中住著一群特立獨行的女人,或玩世不恭,或遭遇情變,或受到通緝,或孤苦無依。她們逃離各自困境來到這個庇護所,獲得重生後自我而率性,卻在無意間觸怒了傳統封閉的魯比小鎮。
M08《爵士樂》
喬與妻子維奧萊特從南方鄉下來到大都會謀生。他們熱烈地愛著彼此,以及這麥加一般的城市聖地。但是二十年之後,還是在這座大都市里,兩人的感情碎了,夢想也碎了:喬偶遇到女孩多卡絲,同樣入骨的孤獨讓他們從彼此身上迅速獲得了慰籍。但是,愛情帶給喬短暫甜蜜的同時,更多的是帶給他憂傷,他開槍打死了她……
《爵士樂》借鑒爵士樂即興演奏的方式推動故事進展。這部傑作已成為美國文學的不朽名篇。
M09《柏油娃娃》
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妮·莫里森絕望的愛情之書,絕望的愛情。
她誘騙他。他心裡清楚。當他想要自由時,他更加矛盾。這是一個愛情故事。一個疏離、冷漠、充滿誘惑力的女人。一個放浪形骸的聰明男人。他是她渴望的一切,也代表了她厭惡的一切。他威脅她的自由,她則威脅他的身份。他們猝不及防地相愛,又不可避免地相互背叛。
M10《恩惠》
編輯推薦:托妮·莫里是美國四分之一世紀以來唯一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。托妮·莫里是奧巴馬、希拉蕊、厄普代克、拜厄特等人的文學偶像,正如《觀察家》評論:「當她開口講話,整個美國都洗耳恭聽。」《恩惠》入選《紐約時報》「年度十大好書」,書中托妮·莫里森直面純真和夢的破碎!
作者簡介
托妮·莫里森(Toni Morrison)(1931年2月18日-2019年8月5日)
美國非洲裔女性作家,是世界文學最重要的作家之一,以其選集於199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。她是美國非洲文學的重要作者。她的一些作品被歸入美國文學,包括《最藍的眼睛》。莫里森獲得過許多文學獎項,其中包括國家圖書獎、國家圖書評論獎、普利策獎,以及1993年諾貝爾文學獎。
在逾60年的職業生涯中,莫里森以深刻描述非裔美國人歷史的小說聞名,她的作品《寵兒》是少數叫好又叫座的文學作品,1987年出版後便蟬連暢銷書排行榜長達25週,並在1988年獲得美國普立茲獎、1993年諾貝爾文學獎,該書也被改編為電影上映。
莫里森本人平常習慣維持低調作風,且強烈注重個人隱私。此外,她會有意識保持高深莫測的形象,並曾表示如果自己不保持一定的距離,無法達到她的水平。直到2019年的紀錄片《托妮莫里森:我的作品》(Toni Morrison: The Pieces I Am),才為世人揭開她的神秘面紗。
<img alt="托妮·莫里森作品集" src=" https://i.meee.com.tw/8BdrEJD.jpg ">
<a href="https://katfile.com/a2qr2elysv6n/托妮·莫里森作品集.pdf.html" target=_blank>托妮·莫里森作品集.pdf </a>
DMCA Compliance - 內容侵犯 - Abuse 投訴